∞ AI巨头齐聚玫瑰园争相示好特朗普 “献金”铺路谋政策红利
近期,AI行业在政治游说与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方面的投入显著增加。为了争取更大政策利益,美国科技巨头正努力向美国总统特朗普示好。当地时间9月4日,多位美国科技巨头或前沿企业首席执行官(CEO)齐聚白宫,表达对特朗普的感谢与赞赏,重申了在美投资承诺,并表态支持第一夫人梅拉尼亚·特朗普(Melania Trump)所推动的人工智能教育倡议。
出席活动或晚宴的人员包括微软CEO纳德拉(Satya Nadella)、OpenAI的阿尔特曼(Sam Altman)、谷歌的皮查伊(Sundar Pichai)、苹果库克(Tim Cook)、Meta的扎克伯格以及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等。
特朗普亦对与会科技企业领袖表示赞许,并强调其政府正致力于“简化”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所需的流程,包括电力供应与审批许可等环节。
经济学人智库(EIU)科技与电信行业资深分析师迪利恩(Dexter Thillien)近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自竞选阶段起,众多科技界领袖便试图通过支持特朗普以谋求未来政策红利,一方面借助其推动监管放松,另一方面在应对海外监管时获得美国政府的支持。”
表达对特朗普的支持
众位科技巨头CEO在会上明确表达了对特朗普的支持。例如,阿尔特曼在发言中表示,“感谢你如此支持商业与创新,这是一次非常清新的变化”,“这将为我们带来长期的世界领先地位,没有你的领导,这一切都将难以实现。”
库克则强调了苹果在美国本土高达60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并感谢了本届美国政府为企业在美投资与核心制造业营造的良好环境。“你所设定的基调,使我们能够在美国进行重大投资并推进关键制造业务,这充分体现了你的领导力和对创新的重视,”他补充道。
此外,阿尔特曼、皮查伊、IBM董事长兼CEO克里希纳(Arvind Krishna)等多位高管还参加了第一夫人梅拉尼亚主持的白宫人工智能教育工作组圆桌会议。梅拉尼亚发起的该人工智能教育倡议旨在培养学生和教育者对该技术的兴趣,邀请所有学生和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K-12)工作者使用和推广人工智能。美国教育部长麦克马洪表示,该部的目标之一是将人工智能纳入全国学校的课程中。
微软、英伟达、IBM、亚马逊、谷歌和OpenAI等公司在此次活动上宣布了与人工智能教育相关的承诺。其中,微软宣布将通过向美国大学生免费提供Copilot人工智能工具以支持白宫倡议。纳德拉还承诺将该计划扩展至中小学师生,并将在未来五年捐赠价值40亿美元的现金与人工智能服务。
阿尔特曼则公布了OpenAI的就业平台及与沃尔玛等企业合作的认证计划,旨在到2030年前,通过其在线平台完成1000万美国人的AI技能培训和认证。
皮查伊也在同日早些时候强调,谷歌计划在未来三年投资1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教育。他称,能支持梅拉尼亚的倡议是一种荣幸。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与特朗普分歧扩大的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并未出席此次活动。他旗下拥有人工智能公司xAI,并称收到邀请,但最终派代表参加。
硅谷人在华盛顿争取利益
事实上,今年以来,美国科技巨头持续寻求与特朗普政府建立更紧密的关系,试图在监管宽松化、公共补贴、关税豁免等方面获取支持。今年1月,多位硅谷领袖不仅出席了特朗普的总统就职典礼,还向其捐赠了数百万美元。
当前,多家科技公司正面临美国联邦政府发起的反垄断诉讼,部分甚至面临拆分的风险。9月2日,美国联邦法官驳回了美国司法部要求拆分谷歌搜索业务的请求。在4日的宴会上,特朗普特别向谷歌的皮查伊提及了此事,并称,“是拜登(政府)起诉了这起案子,你知道吧?”
特朗普在重新装修的玫瑰园举行的晚宴开场时还特别表示,科技公司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获取充足电力。他的政府正致力于消除电网接入和数据中心审批中的障碍,尽管在州一级仍存在诸多阻力。“我们正在努力让电力供应和许可证获取变得更容易,”他表示。
非营利组织科技监督项目(Tech Oversight Project)执行董事霍沃思(Sacha Haworth)批评称:“这根本就是玫瑰园中的腐败。”她进一步表示,“随着公众对其有害产品的愤怒日益高涨,这些科技巨头CEO正试图寻求特朗普的庇护,企图以政治献金避免即将到来的诉讼和立法,来让他们免于承担责任。”
事实上,近期,人工智能行业在政治游说与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Super PAC)方面的投入显著增加。据报道,OpenAI仅在今年第二季度就投入约62万美元用于游说,以抵制监管呼声;其竞争对手Anthropic同期游说开支更是从去年同期的15万美元跃升至91万美元。
报道显示,硅谷计划在明年中期选举前投入1亿美元,用于资助反对人工智能监管的各类组织。其中规模最大的倡议之一是由OpenAI总裁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等人支持的“引领我们未来”超级PAC。该组织计划在纽约、伊利诺伊和加利福尼亚等关键州资助两党候选人,并开展以人工智能政策为主题的数字竞选活动。
Meta也在加利福尼亚州成立了自己的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专门反对该州的人工智能监管,计划在2026年该州的州长竞选中投入数千万美元。
∞ 第一家AI浏览器公司 卖了43亿
当人们还在好奇,AI 浏览器,是否会取代 Chrome,成为互联网新入口的时候。全球第一家卖身的 AI 浏览器团队,出现了。9 月 4 日,开发了 Arc 与新一代 AI 浏览器 Dia 的初创公司 The Browser Company,被软件公司 Atlassian宣布以 6.1 亿美元全现金收购。
收购的时间点很巧,就在同一周,Google Chrome 在美国反垄断案中获准“留在Google”,摆脱了被强制拆分的风险。
一边是巨头守住自家浏览器基本盘,一边是试图重塑浏览器的初创公司被收购。下一代浏览器的塑造权,究竟能落在谁手里?
在 AI 入口之争日益激烈的当下,Dia 又为何选择此时“卖身”?
01 从Arc到Dia
The Browser Company 是一家 2019 年在纽约成立的初创公司,目标很直白:重塑上网体验。他们最早因 Arc 出圈,靠这个大胆重塑浏览器界面的产品吸引了一批用户。
当时 Arc 以开源 Chromium 为底,推出侧栏与“Spaces”的工作流组织方式,内置笔记与白板,并在 2023 年引入 OpenAI 和 Anthropic 的 AI 能力,一度被一些人追捧为“全新上网方式”“Chrome 的真正替代”。
然而,团队很快发现,Arc 的学习曲线过陡,始终没能进入主流。
2024 年,该公司“砍掉”Arc 的迭代,转向从零打造一款 AI 原生浏览器 Dia。他们判断,在未来 5 年,AI 主导的人机界面可能会直接“取代传统浏览器”:
Arc 是过渡,代表 AI 的Dia 才是未来。
今年 6 月,。与其说它是浏览器,不如说是一个对话式的工作代理,你可以让它跨标签搬运数据、总结文档、生成草稿。浏览不再只是“展示页面”,而是“调用工具完成任务”。
8 月,Dia Pro 商业化上线,订阅价 20 美元/月。
Dia 浏览器页面| 图片来源:The Browser Company
此次收购 The Browser Company 的是一家叫 Atlassian 的软件公司,旗下知名产品包括用于项目管理的 Jira、知识协作的 Confluence、代码托管的 Bitbucket、任务管理的 Trello 等等。收购后,他们将成为 Dia 的母公司,Dia 仍将独立运营。
据收购方 Atlassian 的 CEO 称,传统的浏览器对办公场景几乎无能为力,它们只是被动的“任务集合窗口”。Atlassian 想要把 Dia 打造成“AI 时代知识型工作浏览器”,深度理解 Jira、Figma、Confluence 等 SaaS 应用里的任务关系,让浏览器主动成为助手。
这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
Atlassian 一直做的是团队生产力工具,本就服务全球数以十万计的企业团队,Jira、Confluence、Trello 构成的协作矩阵与 Dia 的“跨应用代理”天然同频,当浏览器被重塑为“工作操作系统”,Dia 就能成为跨 SaaS 的总控台。
设想一下:你在更新 Jira 任务时,Dia 自动调出 Confluence 的会议纪要;你准备开会时,它提示相关设计文件和过往讨论。这种上下文感知和自动衔接,的确可以为他们所用。
02 浏览器的生意
对 Atlassian 是有好处,但 Arc 和 Dia 背后的公司为什么要同意卖身?
Dia 背后的浏览器初创公司最近一次融资还是在去年,当时估值 5.5 亿美元,融资金额为 5000 万美元,多轮融资累计有 1.28 亿美元,投资者包括 LinkedIn 的 Jeff Weiner、Medium 的 Ev Williams、Figma 的 Dylan Field、Notion 的 Akshay Kothari 以及 GitHub 的 Jason Warner 等人。
但公司运营的困难在 2024 年已经显现。当时尽管有融资,但他们居然推出了一个名为“我们可能撑不下去了”的网站,在上面提及创收计划、行业竞争以及对其产品策略的批评等问题。
“我们可能撑不下去了”网站| 图片来源:The Browser Company
6.1 亿美元的收购价,与该公司去年 5.5 亿的融资估值几乎持平,没有非常多的溢价。但在 The Browser Company 首席执行官 Josh Miller 的说辞里,他似乎认为被 Atlassian 收购并非“卖身”,而是换来全球化的分发渠道与资源,确保 Dia 不至于在巨头夹击下边缘化。
“我们将保持独立。”
针对被收购一事,Josh Miller 如此称,“这项工作仍在继续,因为当我路过办公室附近的咖啡店时,还没有人使用 Dia。我们的「互联网计算机”愿景尚未实现。Dia 还没有改变你周二早上的工作方式。这笔交易是为了给我们提供资源、分销渠道和盈利能力,以实现这一目标。」
“Dia 不会离开。我们会长期在这里,团队依旧,只是多了一位新伙伴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这个周末我们会喘口气,然后回去工作。下个月会有重大发布。”Josh Miller 写道。
Dia 浏览器的一些团队成员,也把被收购看成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公司 CEO 针对收购的声明| 图片来源:X
不管说辞如何,Dia 幕后团队对市场竞争的担忧和紧迫感,不算空穴来风。很多势力都想成为 AI 浏览器的赢家,小团队可能也没时间慢慢扩张。
Google 正在为 Chrome 加速注入 AI,OpenAI 传闻即将推出自家浏览器,微软 Edge 已经把 Copilot 编织进 Windows 与 M365,Perplexity、Brave、Mozilla 等公司也在加码。“AI+浏览器”动作此起彼伏,入口之争重新回到浏览器。
与此同时,监管的风向不可忽视,Dia 的公司被收购的时间,正值Google Chrome 浏览器反垄断案的转折点。
一年前,美国司法部提交了一份长长的愿望清单,希望打破Google对在线搜索市场的垄断,其最引人注目的提议包括要求Google出售其 Chrome 浏览器。但最近,华盛顿特区地方法院法官裁定:
Google无需出售 Chrome。
一些竞争对手对裁定感到不满。比如,旗下有浏览器产品的 DuckDuckGo,这家公司 CEO 曾以搜索竞争对手的身份代表政府出庭作证,并在一份声明中称“Google仍将被允许继续利用其垄断地位来压制竞争对手,包括在人工智能搜索领域。结果是消费者将继续蒙受损失……我们认为国会现在应该介入,迅速迫使Google做它最害怕的事情: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竞争。”
虽然华盛顿地方法院允许Google保留 Chrome,但法院确实命令Google与竞争对手分享一些有价值的搜索信息,以帮助其提升竞争力,并禁止这家搜索巨头以可能切断竞争对手分销的方式与其搜索或人工智能助手产品达成独家分销协议。
简而言之,就是Google虽然保住了 Chrome,但来自监管的约束趋严,做什么都得小心翼翼。对新入局者来说,巨头的默认壁垒虽未打破,但因为反垄断问题,进入的缝隙在扩大。
针对 The Browser Company 被收购一事,Dia 浏览器的一名产品设计师还在社交平台上放言,“(被收购)这一动作,使我们有能力真正挑战市场上最大的浏览器。”
03 新入口之争
从当下浏览器市场来看,Chrome 仍是绝对主角。在引入 AI 时,科技巨头们之前的主要做法是把现有秩序做得更顺滑,总体还是让用户留在舒适区,像在给原来的浏览器“加点 AI”,而非重构浏览器本身。
比如,Google的做法是在原有搜索里嵌入 AI 概览与对话式追问,逐步扩展到小范围内的页面代操,嵌入 Gemini,尽量让用户不必离开Google的产品栈。,并把能力向 Windows 延伸。
新玩家没有庞大的产品生态历史负担,大多是简单直接的“把事交给代理去办”,浏览器本身就是智能代理。例如,Dia 看起来像 Chrome,但你可以直接和页面、文档、表格对话,它会在标签与应用之间搬运数据、触发动作。
Dia 浏览器功能页面| 图片来源:Dia 官网
,让它会点、会填、会提交,与 Dia 的感觉非常像;Opera 用 Neon 把常规网页交互任务交给本地 AI 代理执行,复杂创作交给云端多代理持续运行,哪怕你关了浏览器项目也在继续;Brave 的特点是强调隐私与本地,满足“要 AI 但不要被跟踪”用户。
Perplexity 也在推 AI 浏览器| 图片来源:X
但值得注意的是,像Google这样的巨头,已经计划在 Chrome 里引入市面上的类似功能,比如允许用户直接在地址栏与 AI 助手对话,询问网页内容信息等。在Google官网的产品页面里,部分功能已经标明了“即将推出”的信息。
被拥有强大实力的巨头追赶复制,也是初创公司难以避免的事情。
Google Chrome 推出类似功能| 图片来源:Google
到 2025 年中,市场表面上并无剧烈波动。Chrome 仍握大头,Safari 借移动端守住地位,Edge 在桌面抬头,Brave 与 Opera 维持小而美,Perplexity 用力推广 Comet,Arc/Dia 的用户基数还不算大。但决定一些用户装哪个浏览器的动机,已经开始包含“AI 到底好不好用”这一点。
Dia 背后的 The Browser Company 在几乎还没有显著营收的情况下,能拿下 6.1 亿美元现金,Perplexity 的估值能冲上百亿美元,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市场对搜索替代、AI 浏览器的重视。
等尘埃再落一点,几乎所有浏览器预计都会“有 AI”,从“看网页”到“办事情”,演进的方向很明显。问题在于谁能拿走这个入口。
十几年前,Chrome 重塑了上网体验;未来,AI 浏览器或许会重塑我们的工作方式。
在那个未来真正到来之前,浏览器入口,仍是兵家必争之地。
∞ Google开源新模型 手机断网也能跑 0.2GB内存就够用
今天,Google宣布开源一款全新的开放式嵌入模型EmbeddingGemma。该模型以小博大,拥有3.08亿个参数,专为端侧AI设计,支持在笔记本、手机等设备上部署检索增强生成(RAG)、语义搜索等应用程序。
EmbeddingGemma的一大特征是能生成隐私性良好的高质量嵌入向量,即使在断网情况下也能正常运行,且性能直追尺寸翻倍的Qwen-Embedding-0.6B。
▲Hugging Face开源页面截图
Hugging Face地址:
https://huggingface.co/collections/google/embeddinggemma-68b9ae3a72a82f0562a80dc4
据Google介绍,EmbeddingGemma具有以下几大亮点:
1、同类最佳:在海量文本嵌入基准(MTEB)上,在500M以下的开放式多语言文本嵌入模型中,EmbeddingGemma排名最高。EmbeddingGemma基于Gemma 3架构打造,已针对100多种语言进行训练,并且体积小巧,经过量化后可在不到200MB的内存上运行。
▲MTEB评分:EmbeddingGemma性能比肩比起尺寸大一倍的顶尖模型
2、专为灵活离线工作而设计:小巧、快速、高效,提供可自定义的输出尺寸,以及2K令牌上下文窗口,可在手机、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等日常设备上运行。它旨在与Gemma 3n配合使用,共同为移动RAG管道、语义搜索等解锁新的用例。
3、与流行工具集成:为了让用户轻松开始使用EmbeddingGemma,它已经可以与用户喜欢的工具一起使用,例如sentence-transformers、llama.cpp、MLX、Ollama、LiteRT、transformers.js、LMStudio、Weaviate、Cloudflare、LlamaIndex、LangChain等。
一、可生成优质嵌入向量,端侧RAG生成答案更准确
EmbeddingGemma会生成嵌入向量,在本文语境中,它能将文本转换为数值向量,在高维空间表征文本语义;嵌入向量质量越高,对语言细微差别与复杂特性的表征效果越好。
▲EmbeddingGemma会生成嵌入向量
构建RAG流程存在两个关键阶段:一是根据用户输入检索相关上下文,二是基于该上下文生成有依据的答案。
为实现检索功能,用户可以先生成提示词的嵌入向量,再计算该向量与系统中所有文档嵌入向量的相似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获取与用户查询最相关的文本片段。
随后,用户可将这些文本片段与原始查询一同输入生成式模型(如Gemma 3),从而生成符合上下文的相关答案。例如,模型能理解你需要联系木工的电话,以解决地板损坏的问题。
要让这个RAG流程切实有效,初始检索步骤的质量至关重要。质量不佳的嵌入向量会导致检索到不相关的文档,进而生成不准确或毫无意义的答案。
而EmbeddingGemma的性能优势正体现于此——它能提供高质量的(文本)表征,为精准、可靠的端侧应用提供核心支持。
二、以小博大,性能接近尺寸翻倍的Qwen-Embedding-0.6B
EmbeddingGemma提供了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最先进的文本理解能力,在多语言嵌入生成方面具有特别强大的性能。
与其他流行嵌入模型的比较,EmbeddingGemma在检索、分类和聚类等任务上表现出色。
EmbeddingGemma在Mean(Task)、Retrieval、Classification、Clustering等测试中全面赶超了同等尺寸的gte-multilingual-base模型。其测试成绩也已接近尺寸达到其两倍的Qwen-Embedding-0.6B。
▲EmbeddingGemma的测评情况
EmbeddingGemma模型拥有308M参数,主要由大约100M模型参数和200M嵌入参数组成。
为了实现更高的灵活性,EmbeddingGemma利用Matryoshka表征学习(MRL),在一个模型中提供多种嵌入大小。开发者可以使用完整的768维向量以获得最佳质量,也可以将其截断为较小的维度(128、256或512),以提高速度并降低存储成本。
Google在EdgeTPU上将嵌入推理时间(256个输入token)缩短至<15ms,突破了速度界限,这意味着用户的AI功能可以提供实时响应,实现流畅、即时的交互。
利用量化感知训练(QAT),Google在保持模型质量的同时,显著将RAM使用量降低至200MB以下。
三、断网可用,可在不到200MB内存上运行
EmbeddingGemma支持开发者构建灵活且注重隐私的设备端应用。它直接在设备硬件上生成文档嵌入,帮助确保敏感用户数据的安全。
它使用与Gemma 3n相同的分词器进行文本处理,从而减少RAG应用的内存占用。用户可使用EmbeddingGemma解锁新功能,例如:
无需联网即可同时搜索个人文件、文本、电子邮件和通知。
通过RAG与Gemma 3n实现个性化、行业特定和离线支持的聊天机器人。
将用户查询分类到相关的函数调用,以帮助移动智能体理解(用户需求)。
下图为EmbeddingGemma的交互式演示,它将文本嵌入在三维空间中可视化,该模型完全在设备上运行。
▲EmbeddingGemma的交互式演示(图源:Hugging Face团队的Joshua)
Demo体验地址:
https://huggingface.co/spaces/webml-community/semantic-galaxy)
结语:小尺寸大能力,加速端侧智能发展
EmbeddingGemma的推出标志着Google在小型化、多语言和端侧AI上的新突破。它不仅在性能上接近更大规模的模型,还兼顾了速度、内存和隐私的平衡。
未来,随着RAG、语义搜索等应用不断下沉至个人设备,EmbeddingGemma或将成为推动端侧智能普及的重要基石。
∞ 尼泊尔封锁Facebook、X、YouTube、微信等未向政府注册的社交平台
尼泊尔政府周四表示,将封锁包括 Facebook、X 和 YouTube 在内的大多数社交媒体平台,因为这些公司未能遵守要求其向政府注册的规定。据当地的华人透露,腾讯微信也将在当地不可用。
尼泊尔通信和信息部长普里特维·苏巴·古隆表示,大约有二十多个在尼泊尔广泛使用的社交网络平台已多次收到通知,要求其在尼泊尔正式注册公司。他表示,这些平台将被立即屏蔽。
TikTok、Viber 和其他三个社交媒体平台将被允许在尼泊尔运营,因为它们已经在政府注册。
尼泊尔政府一直要求这些公司在该国设立联络处或联络点。政府已向议会提交了一项法案,旨在确保社交平台得到妥善管理、承担责任并可问责。
该法案尚未在议会进行全面辩论,并被广泛批评为审查和惩罚在线抗议者的工具。人权组织称,这是政府试图限制言论自由和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
官员们表示,有必要制定法律来监控社交媒体,并确保用户和运营商对他们在这些平台上分享、发布或发表的内容负责。
∞ 美国第一夫人梅拉尼娅谈教育领域的AI:"机器人时代已然来临"
美国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特朗普在周四于白宫举行的一场活动中强调,从小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是美国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此次会议汇聚了内阁官员和科技行业巨头,旨在推动AI在K-12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白宫官员表示,AI教育对于确保美国在该领域的竞争力至关重要。政府正在加大人工智能相关项目和资金投入,并强调AI将助力美国劳动力,而非取而代之。梅拉尼娅在会上表示:“机器人已经到来,我们的未来不再是科幻小说。”
就在一个月前,第一夫人办公室宣布面向学生和教师推出了“AI时代挑战赛”,本次发布会也是白宫AI教育工作组的一部分。亚马逊、微软、Google、Code.org、IBM和OpenAI等公司也在活动中承诺将加大对AI教育的支持力度。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指出,要满足AI发展需求,美国必须“大规模提升电力生产能力”。
出席活动的还有白宫AI和加密货币特别官员大卫·萨克斯、IBM首席执行官阿温德·克里希纳、Google CEO桑达尔·皮查伊、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和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等科技领袖。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并未涉及儿童安全和心理健康等话题。近期,高调的媒体报道指出有青少年在与AI聊天机器人互动后自杀,引发公众关注。第一夫人今年早些时候曾推动通过“TAKE IT DOWN法案”,法律意在加强对性影像(包括AI生成的内容)的保护,打击深度伪造和报复性色情内容的传播。尽管如此,梅拉尼娅此次并未在会议上聚焦AI在校园环境中的儿童心理健康和安全问题。
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未出席本次活动。